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术学科  学术研究  学术新闻

重温经典|色黄直播《资本论》精读会纪要(十一)

编辑: 时间:2023年03月24日 访问次数:52

2022123日上午,色黄直播《资本论》第十一次读书活动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主题为“剩余价值率与工作日”,对应《资本论》第七至九章内容,我院刘召峰老师领读内容,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读书会仅在线上举办,近百人同步参与活动。本次读书活动刘老师围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全面回顾了马克思对资本生产过程的分析,串联起劳动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关系、剩余价值率、工作日、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的关系等掌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要概念。

一、回顾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章节的核心内容。

资本生产过程的独特性在于价值增值过程。考察资本生产的独特性绕不开如何看待资本生产过程和劳动一般间的关系,就这个意义上第五章也可以理解为区分劳动一般和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一般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独特性就在于它要生产商品、生产使用价值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刘老师通过梳理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三个政治经济学概念,帮助大家理清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区别。

区分价值增值过程中资本的不同作用。刘老师认为价值增殖过程中资本本身所承担的不同职能是马克思写作第六章的缘起。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将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即不变资本保存或转移其价值;劳动作为抽象劳动经由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即可变资本创造着新价值。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能机械的等同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克思所要强调的资本划分是就价值增值过程而言,脱离价值增值过程这一前提条件谈等同将造成认识混乱。

二、作为衡量劳动力被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

刘老师认为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本质后,只是就质这个意义上而言的,因此有必要引入用来衡量劳动力被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这一量意义下的概念。

首先,理解对象化劳动和流动劳动两种形式下的剩余价值率。第一,刘老师首先从这一公式入手,强调如何理解是等式核心所在。在资本家眼中,没有所谓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概念。因此对的理解也不过是总资本的增值额,当我们问道如何增加时,他们理由千奇百怪,如果一定要追寻缘由,大抵上都普遍认为是自己聪明才智实现了低价买高价卖的神秘逻辑。他们竟然幻想不做蛋糕只分蛋糕的社会真实存在?因此只有把理解为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所创造的新价值,资本生产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澄清前提后,借用英国人“利润率”“利息率”的说法,马克思得出 即剩余价值除以承担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即可变资本。第二,马克思将工人的劳动过程理解为两个过程:一是必要劳动,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即生产自己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剩余劳动,超出必要劳动界限,耗费自己的劳动和劳动力但不为自己创造任何价值。刘老师强调,基于对对象化的劳动的理解,把价值等同为劳动时间的耗费,但并不意味着能够把剩余劳动等同为剩余价值,因为这种表述同样建立在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的条件中。由于工作日的必要部分由劳动力从事必要劳动所决定,而工作日的剩余部分又决定着工人从事剩余劳动时间的长短,因此可以得到: 。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述我们直观的看到,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随后,刘老师带领同学们扼要地串联起本章地其他内容。特别是针对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理论,刘老师借用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批判的指出西尼耳的问题在于看不到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劳动作为具体劳动转移旧价值,结果的二重性只是劳动在同一时间的不同表现。而西尼耳机械将劳动理解为依次补偿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的价值,只有“最后一小时”才为资本家创造剩余。

三、作为工人和资本家斗争焦点的工作日

剩余价值率促使我们直观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与此同时剥削的方法不外乎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首先,刘老师指出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值自身。剩余价值的攫取主要是通过延长工作日得到。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时间越长资本家所能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因此延长工作日成为他们的执着追求。工作日的最低界限无法确定,工人不可能仅生产满足自己的生活资料;工作日的最高界限同样难以确定,尽管工作日界限要考虑到劳动力的身体界限和道德界限,但这种界限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实际落实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工作日。当商品交换中买者和卖者的要求出现二律背反时,“平等的权利之间,力量就起决定作用”。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老师认为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已经成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间的斗争。

随后,马克思通过列举工人真实的工作状况控诉了资本家不断吮吸工人生命的残酷现实。无论个别资本家带有善意或者恶意,都不能摆脱自由竞争下对资本家起作用的剥削规律。工人的工作时间不是资本家的施舍,而是工人聚集起来作为一个阶级强行争得的一项法律规定。

最后刘老师总括本章内容时强调,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中有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资本家贪婪诉求在于延长工作日,而工人要缩短这个工作日。所以就有了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斗争的发展中先有延长劳动时间的强制法,随后也有缩短劳动时间的强制法。后者的出台是工人斗争的结果,戳破自由的泡沫,我们必须看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重要意义。

四、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刘老师强调本章的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剩余价值量公式中蕴含的规律。

第一,“工人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量乘以剩余价值率,或者说,是由同一个资本家同时剥削的劳动力的数目与单个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之间的复比决定的”。借用数学化的语言,我们能够得到公式或。

其中用M表示剩余价值量、用表示剩余价值率、用V表示可变资本、用k表示一个平均劳动力的价值、用 表示一个平均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用n表示所使用的工人人数。

第二,在M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右侧的任何“一种因素的减少可以由另一种因素的增加来补偿”。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可变资本和工人人数的增加实现补偿,反之亦然。但值得一提是后者依靠提高剩余价值率来补偿其余变量的减少需要在一定限度范围内。

第三,剩余价值量与剩余价值率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如果剩余价值率或劳动力受剥削的程度已定或者劳动力价值或必要劳动时间量已定,那么可变资本越大,所生产的价值量和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

图文:朱要光